分类
外匯保證金交易

买股票之前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买股票前要问的四个问题

大家好,我是罗老板投资笔记,您也可以多多关照我的同名公号,分享干货、心得,包括A股开户,美股港股开户,基金,保险,房产投资理财等等高价值信息分享以及一些券商开户教程指南指导。有任何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聪明的人自然懂。

我把自己目前在"普通投资者购买股票怎样能提高胜率"上面的各种思考都讲到了。在这里,作为这个话题的收官,我想来分享一组问题,这组问题是我个人每次买股票的时候都会问自己的四个问题,它们在我多年的个人投资生涯里,很多次地帮我管住了手,避免了很多随意的买入,也避免了很多亏损。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之前讲到过的∶如果这只股票跌了50%,我能接受么?我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我把它简单概括成了一句话,叫做∶我为什么要买这个公司而不买腾讯?买股票之前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虽然我一再声明,普通人并不需要会炒股票,但如果你真的想在股票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上有所建树,我的建议可以用十个字概括∶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

彼得入林奇也在书里说过∶"业余投资者即使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踪8~12只股票,而且还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找到机会进行买入卖出操作。所以,我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如果让我来说的话,我觉得这个数字基本合理,即使稍微放宽一些,同时拥有6-8只股票,已经相当多了。而这个"为什么不买腾讯"的问题就能够帮助我们来筛选自己的持仓数量。

当我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别忘了同样有一个人正在卖出它,那么我比起对方多知道什么呢?我超越市场认知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市场是不断交替的,多的理由和空的理由都存在,市场演绎多的时候,要记住那里还有一个空的理由,当多方的理由不充分时,就选择加入空方。这个过程中,没有我的研究见解,更多是我的猜测和选边。

在我看来,冯柳的这种"少做研究而多做选择"的逻辑,就是把"充分了解市场每个阶段在想什么"这件事发展到了极致。

虽然我们未必能够达到他这样的水平和境界,但这个思路的正确是毋庸置疑的∶在买入一个股票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整个市场对于它的主流看法是什么,而我们和主流观点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意见,这样之后,不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再伟大的公司也会出现错误,那么这家公司犯什么样的错误是我可以接受的呢?

你可能也发现了,上面的四个问题,总体的思路都是:就是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先为自己设置某种情景预案,把可能引发的地方考虑到,并且想好应对方案。选样真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了。所以在下次买入股票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四个问题吧。

买股票之前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1.如果这支股票跌了50%,我能接受么?我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么?

2.我为什么要买这个公司而不买腾讯(泛指)?

3.当我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别忘了同样有一个人正在卖出它,那么我比起对方多知道什么呢?我超越市场认知的地方在哪里呢?

4.再伟大的公司也会出现错误,那么这家公司犯什么样的错误是我可以接受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交流。如果帮助到您,你也可以给我个赞同,这也是对我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谢谢您。我在同名:罗老板投资笔记,分享了非常多有价值文章,感谢大家关注。

复胜资产陆航:买股票前先问自己,两年不交易你会怎么做

陆航 一块是医护用品供应商,另一块是光伏。前者其实是国际对标,在行业内跟国际巨头比,它的成本也是低10%到15%,原计划未来三年会占到全球30%到40%的份额,疫情加速了它的节奏。我当时觉得它是全市场最便宜的股票,用长期现金流折现回来看,估值只是3倍以下,而且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好。这种股票,有些人觉得它涨高了,但我们判断它可以更高。市场上追它的人很多,但董秘自己说像我们这样从头拿到尾的没有几家,几乎没有。

其他几个全是光伏,其实我十年没投光伏了,为什么去年会投呢?因为 我们觉得拐点到了,能源革命是比电器革命还要大的一个革命,人类存在于世界上靠的是能源。当我们了解到跟踪的一家公司在阿布扎比拿一个项目,中标价格是历史性的1.35美分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革命来临了,龙头企业的估值就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过去由于政府补贴有波动,估值上不去。去年很多人都说自己拿了光伏,但看它的业绩曲线不像是拿光伏的样子,像我们这样持续拿着的,也是很少见的,我们光伏是6月份买的,真正加仓是7月份。还有一家做逆变器的标的,也是对标了海外标的。

对我们来说,国际视野很重要。我们经常做美股,做港股。 选股票的时候,我们会想,如果老外有100亿美金,他会怎么想,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本身做过QFII,这块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深度:逻辑层层下推的结果

朱昂:光伏里面有很多投资机会,但是你只找了其中一个方向做,能分享下是怎么思考的吗?

陆航 过去十年,光伏企业做了多少个轮回,当时保利协鑫不行了,汉能也不行了,过去三年从多晶变到单晶,未来三年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发现所有的技术路线都会发生变化,但是直流变交流这个逻辑是不会变的,所以我们抓住了光伏里面我们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板块,变化不大的一个板块。 我希望做的从1到10的事,不做从0到1的事。

光伏本身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能源结构,太阳光跟硅都遍地可得,类似免费资源,硅还有点成本,太阳光是完全免费的,这就会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平价之后,就会利用更多的光伏发电,进一步下压了光伏制备的发电成本。以前有补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政策周期性的行业,过热的时候政策就要踩刹车,萧条的时候政策会来加把火,估值也给不上去,因为根本不知道政策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平价的时候,就是经济周期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IRR比其他能源高,就是自发的资源。当它占比是1%到3%,这个时候讲周期有什么意义呢?就像房地产,我自己原来是看房地产的,看银行的,在05年到07年讲周期是否有点吹毛求疵呢? 如果明显是一个大发展,为什么要去否定它,等它发展完再说嘛。所以这个行业本身我们很看好。

光伏本质是一个能源革命,以后我们百分之七八十的电都要用光伏,如此革命性的行业为什么轻易要判断顶部呢? 而且这个行业是中国制造全球需求,多好的一个行业呀!光伏的成本不就是硅吗?硅不就是石头吗?它所有的成本就来自于工艺,只要工艺降低一点,成本就可以做到无限低。

具体公司的选择上,又看的更细了。其实一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另一家公司,在研究这家的过程中,发现它应该算老五老六,老大明显走下坡路,老二就变成第一了,排名三四的是海外的企业,包括美国和德国企业,我们发现明显中国的企业是往上走的。 我们经常问卖方一句话,你们给我推荐的标的里最白马的股票是什么?我们特别喜欢问这个问题。再比如说公司成立时间更长一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董秘经常出来跟资本市场沟通,不需要董事长,其实从某种程度节约了管理成本。我们在现阶段,喜欢更白马更能证明自己的公司。如果其他公司也解决了管理层的问题,或者靠技术壁垒成长到更好的位置,我们会重新评估它,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朱昂:医护用品供应商的标的也是这样深度思考后选出来的吗?

陆航 对,我们买它的时候,海外疫情失控了,为什么会找到这家公司呢?也是我们逻辑层层 下推的结果。

我喜欢一种状态的公司:“攻城略地”,我们买的很多大牛股,都是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中。

朱昂:有看错的时候吗?

陆航 曾经有个做高分子材料的公司,我们去调研了,副总说我们这个高分子材料是用来替代沥青的,我们回来买了一些,也赚了不少钱。后来我们又去调研它相关的上下游,下游采购跟我们说,他不认同这家公司产品可以替代沥青,我们就知道这个公司的底层投资逻辑不够坚实。同行往往相轻,如果同行都佩服的话,这个公司不会差。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在海外买快递公司,去问它的同行,他们都很佩服,说明这个公司就是好公司。所以调研这块我们从公募出来,希望能做到青出于蓝。

长度:敢两年不交易

朱昂:你们是找到这种标的以后,还能拿得住的少数机构,是什么让你坚定一直持有的?

陆航 第一,研究比别人深一点。第二, 这个股票两年不交易会怎么样?我会问我自己这个问题。我希望我买这个公司,我敢两年不交易,这是我的原则,真正自下而上选股,落实到股票本身,这样我们投入的资源更多一点。有人说过一句话, 公司股票的真正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本身。所以需要基金经理投入的更多,比如开一个电话会议,开一个调研会议,我们是不是可以跟公司交流更多一点呢?是否可以跟公司其他的业务层面,我可以再聊一聊呢?其实更多的是类似于草根的调研,更接地气。

能力圈不拘于赛道

朱昂:有些基金经理在在几个行业里面选股票,有些人对消费比较熟,有些人对制造业比较熟,你们选股票还是相对比较广的,这种能力圈怎么建立的呢?

陆航 我不给自己赛道化,我选公司还是归结两点:第一,业绩是否增长;第二,壁垒是否有。过去三年五年业绩好不算什么,争取做到十年二十年一直好。

我们的股票池在100个左右,核心只有50个。我特别要感谢一个渠道老总,他说你们一年一个票就可以解决问题,我知道你有这个能力,但是波动大了点。我后面就把选票范围打开了,当然会更辛苦,收益率也没降多少,但组合的波动率大幅降低。 从去年5月份之后,我们的波动率每周,甚至每日表现都是非常好的,最大回撤10%左右,但是进攻性特别强。东方不亮西方亮,各个股票属于不同的行业,总体来说我们命中率是比较高的,我们有信心。

要拿到超额收益,我们更多的是要更勤奋,去看更多的新东西。 中国现在挺适合做价值投资的,新东西层出不穷,这次能源革命,电动车、光伏就不要说了,很多新型消费也很有意思,而且中国品牌不断战胜国外品牌,这个过程的业绩增速是很快的。

朱昂:你前面也讲到,有些东西虽好,但不会投。你其实是有一个目标预期收益率的,这个收益率大概是多少呢?

陆航 未来三年一倍的逻辑去选股。对我来说,看五年、十年、二十年,年化收益率能做到15%,这就是我的目标。

全球需求,中国制造

朱昂:你最近投资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陆航 有一次去调研一家MDI的龙头企业,整个过程对我触动挺大的。它的成本比国际巨头低10%,但是是因为它牛吗?不是。其实它们在海外也有工厂,海外的成本就跟国际巨头差不多,所以它厉害的原因在于中国因素。 我们很早就写出来叫做“中国制造,全球需求”,其他企业老板也跟我们说过,我们企业是挺优秀的,但是真正优秀的是中国,我们有相关的配套,我们有工程师红利,我们就是能比你国外便宜10%的成本。这个10%的逻辑听起来似曾相识,那不就是我们当时买调味品龙头、买卤制品龙头的逻辑吗?

现在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我特别喜欢用攻城掠地这个词来形容上市公司。 一个公司,当它在攻城掠地的时候,你就应该去买它。有些一开始不挣钱,但是它在攻城掠地,你当然可以给它估值,这也是互联网的一种给法。

朱昂:全球需求,中国制造,我很认同这个逻辑。

陆航 我们还看过一个电子烟产业链的公司。电子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是消费升级,雾化技术是非常好的技术,可以形成全天候场景,同时监控你的健康数据。这个标的是全世界最好的雾化技术的提供商之一,它是世界性的公司,它的营收70%在国外,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

从历史角度看新世界

朱昂:投资生涯中有什么飞跃点吗?

陆航 投美股跟港股,我觉得对于投资是质的飞跃,更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人一定要保持谦虚的心。挫折经历多了,才会有这种品格。

朱昂:你不做基金经理,会做什么?

陆航 我觉得做投资挺幸运,也挺幸福的。我特别喜欢历史,喜欢去研究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也特别喜欢关注政治、民主。从历史去看新的东西,看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这个社会越来越快,过去人类所有的科技都不如这一百年发展的那么快。互联网已经够快了,但是能源革命,信息消费越来越快。 为什么我们业绩会超出预期呢?因为我们恰好把这些东西都给选出来了,这很有意思。做投资是我真正热爱的事业。

买股票之前先想清楚一些问题

接下来无非就是建仓策略,以及自己的预期问题。 比方说希望买300股茅台,那么就做好自己的预期,自己认为最合理的估值是多少。我个人的看法,2021年,茅台可能会在520亿净利润,按照现在的市值2.11万亿,现在是40.57的市盈率,而 我个人的看法是,茅台合理的估值就是40倍市盈率 ,因此跌破40倍市盈率,茅台就是低估的。所以假设如果买个300股,现在价格就是合理的,如果如果你认为极致的市盈率可能会到30,那么你可以先买100股,未来每跌10%再买100股,再跌10%再买100股,这就够了。但这个策略可能会有问题,茅台有可能不会再跌10%、20%,剩下的200股可能买不到,所以这就是你怎么做仓位管理了,以及你自己的投资预期、体系、认知的问题了。

「薪水下來就買股票,5年賠了70萬,我真心覺得股市是個騙人的地方. 」一個菜鳥投資者的成長告白

「薪水下來就買股票,5年賠了70萬,我真心覺得股市是個騙人的地方. 」一個菜鳥投資者的成長告白

我記得我常說,散戶在市場上活超過5年,其實就能靠經驗賺錢。剛開始玩股票時,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幹嘛看書,那些寫書的人會賺錢,他們幹嘛寫書,有什麼好學習的,哥我前幾名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學個屁,邏輯強是我的強項,聰明過人不在話下,結果進到股市5年,發覺不學習的下場就是送錢給別人花,過度交易把錢送券商、送政府,做差價跑來跑去把錢送操作手法比你高的人或外資或法人,股票有一套它運作的方法,原理不難,只是很多人都不了解他的運作方法就進來送錢。

一開始看了《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有3本書,有什麼《富爸爸窮爸爸》一系列出了近10本書,口木醫生、胡立陽、李弗摩《股票作手回憶錄》、遲利媽、《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找到雪球股 讓你一萬變千萬》、《雷浩斯教你小薪水存好股又賺波段》、《獨孤求敗贏在修正的股市操盤絕技》、《小資女艾蜜莉の投資SOP》、《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主力作手不願告訴你的操作祕訣》、《心理學》、《快思慢想》、《金融心理學》、《投資學》、《投資心理學》、企業財報,如何作假帳、《日本股市之神– 是川銀藏的投資心法》、「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怪老子帶你看懂財報選好股》、《怪老子教你:理專不想告訴你的穩穩賺投資》、《彼得林區 征服股海》、《漫步華爾街》、《以交易為生》、《走進我的交易室》、《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大腦煉金術》、《墨比爾斯圖解投資策略》、《投資終極戰:耶魯操盤手告訴你,投資這樣做才穩賺,別讓數字唬了你》、《半斤非八兩: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累積到現在看了不下500本,現在還持續的在看,在學,當開始學習後,差不多2年後,我把之前賠的70萬就賺回來了,隨著書愈看愈多,相關的知識愈來愈足,再下一年,又贏了150萬,再下一年贏了9萬,今年贏了160萬。

如果你願意好好的學習,相信3年後你就會有所成就,5年後可能開始賺錢,10年後也許你就不再為錢煩惱,但相反的你若不願意學習,我勸你還是不要玩了,能在股市中生存的都有幾把刷子,如果你一把刷子都沒有,送錢的一定是你,有人提早認識自己,就長期投資,找低點,找好股票,低檔時買進,然後一直持有,這個方法你能得到合理的投資報酬,也許20年後,30年後複利就讓你賺翻,這也是最簡單的投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