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技術分析

用不同的指标看看图片

分享成功

心理测验:真能测出“我是谁”吗

李同归长期从事心理测量方面的工作。近20年来,李同归所在团队在对用人单位人员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优秀公务员的胜任力模型,包括人格特质(Personality)、角色和自我效能(Role and Self-efficacy)、创新能力(Innovation)、社会技能(Social Skill)、动机和心理健康(Mot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五个维度,简称为PKU-PRISM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一套测试系统,一直运用在用人单位招考中,并追踪其效度,目前得到的数据表明,这套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这些都为用人单位把好入口关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用不同的指标看看图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评审专家王裕雄: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是主流趋势 体育场馆开发需“一馆一策”

分享成功

专访李凤华: 隐私数据共享和泄露间的矛盾永恒存在,隐私计算必将越来越成熟

李凤华:在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数据交易将更加有力地促进服务商提高现有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拓展新的业务模式。比如银行可以利用更多的用户数据提供精准的征信分析从而简化贷款流程,导航服务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实时交通路况从而规划更快的路线,这些都可以改进服务体验,增加服务商的客户数。服务商还可以从数据交易中获得其他增值收益,从而促进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更廉价乃至免费的信息服务,从而使得所有人间接受益。

21世纪:个人担心在数据交易中被泄露隐私,怎么看待这种担忧?

李凤华:数据交易的本质是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在不断的变更,数据频繁的流通会因保管不善、越权滥用、脱敏防护不够等因素导致泄露隐私。从这个角度来讲,个人担心在数据交易中被泄露隐私是很正常的,其实质是担心数据使用者越权滥用,这要依靠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监管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另外,隐私计算的核心目标是在减少隐私泄露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数据可用性。隐私计算的延伸控制技术能解决跨系统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受控使用、迭代按需脱敏等问题,延伸控制解决得好,可以促进数据所有者愿意将其数据分享给更多的用户共享利用,分享的数量多,就能发挥更大的数据价值,还可以降低数据使用方获取数据的成本。

当然,技术和违规使用是一种攻防博弈,不采用有效技术去处理隐私数据或者违规使用隐私数据的个别企业总会存在,这需要通过网信部门的依法监管来解决。总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21世纪:强监管会退去吗?到那时隐私计算还会有发展前景吗?

李凤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网络泛在智慧互联,新的服务模式的不断涌现促进了信息广泛共享,这些推动了隐私数据的使用不断拓展,数据现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数据价值也愈加凸显。因此,因利益冲突,隐私数据泄露的隐患永远不会消失,隐私数据共享和泄露之间的矛盾是永恒存在的,这与是否有监管无关。

21世纪:作为还比较新颖的技术,隐私计算还存在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李凤华: 隐私计算未来需要从六个方面完善和发展:一是要研究隐私计算的基础理论,包括隐私计算模型、安全保障模型、隐私计算的数学基础等;二是隐私智能感知与动态度量,包括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隐私信息抽取与感知、适应不同场景的隐私动态度量、隐私度量的量化指标等;三是隐私保护算法,包括隐私脱敏的基本操作算法、隐私保护算法框架、隐私保护算法的保护能力量化指标等;四是隐私保护效果评估,包括效果评估指标、效果评估自动化、基于大数据隐私挖掘的隐私保护效果评估等;五是隐私侵权行为判定与溯源,包括侵权行为判定方法、隐私信息流转全过程的审计和存证机制、隐私信息流转的延伸控制机制、隐私侵权行为的追踪溯源等;六是隐私信息的完备删除,包括隐私信息传播过程中多副本的完备发现、删除指令的通知与确认,删除效果评估等。